港研抗血癌免疫療法 明年臨牀測試

31-10-2018

首個由香港自主研發的「細胞免疫治療技術」將於明年進入臨牀測試階段。香港大學前外科副教授陸滿晴早於2008年發現,可利用「細胞免疫治療技術」治療腸胃癌症的腫瘤靶點(Cancer Target),並獲得專利,近日更獲美國上市公司投資,以其專利技術開展與血癌相關的細胞免疫治療法,預計最快明年中開始臨牀測試。3年來全身投入,卻只象徵式支薪1000美元的陸滿晴笑言,有研究經費後可「出多少少糧」,但仍會主力投放資源在培育年輕科學家及發展技術上,亦期望可獲更多資金,開展腸胃癌症臨牀測試。

港大學者發現 申知識轉移開發

去年,美國先後核准兩種細胞免疫治療法CAR-T投入市場,以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瀰漫性大型B-細胞淋巴瘤;而今年獲諾貝爾醫學獎的研究,亦正與「細胞免疫治療法」相關。香港科學家不遑多讓,陸滿晴早於2008年在港大研究時,已發現可利用CAR-T療法治療晚期肝癌、直腸癌、胃癌等的腫瘤靶點,並獲專利。其後,陸滿晴獲國際藥廠招攬,理解到如何針對靶點,研發有關CAR-T療法治療產品。

至2015年,陸滿晴發現CAR-T治療有新突破,將他在港大的研究應用到開發CAR-T治療產品,遂向港大申請專利授權做知識轉移,成立艾貝樂醫藥科技公司,並於翌年全身投入。陸指出,其團隊開發的CAR-T治療產品,可以縮短目前療程時間,亦比市場上的更有效及更安全,「CAR-T治療可引致嚴重副作用『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』(又稱『細胞因子風暴』),出現發高燒及流感症狀,亦有影響腦中樞神經的風險,我們可以打入藥物控制情况」。不過,由於欠缺資金,一直未能進入臨牀測試階段,投入市場目標遙遙無期。

港難融資 美公司垂青

「要將產品投入市場前需經過很多測試,每一項測試都是錢,單是取得GMP認證就要500萬美元,我們就停留在這裏。」陸滿晴表示,成立公司後自己變身「推銷員」,需經常接觸投資者,但由於生物科技投資風險大,香港投資者對他們的業務不感興趣,即使治療產品有發展潛力,亦令他們難獲融資。

 

雖然不獲本地投資者垂青,但獲專研細胞治療技術的美國公司Avalon GloboCare看中,其行政總裁詹建強稱「我們兩間公司是絕配」,指艾貝樂的團隊掌握上游技術,且獲專利,而他們則可提供臨牀測試的醫院網絡及大量病人個案,兩者互補優勢。上星期,Avalon GloboCare正式宣布與艾貝樂合組公司,並向他們提供研究經費,利用他們現有技術,開發針對血液病(如白血病、淋巴瘤)等的CAR-T治療產品,預料最快於明年中可開始臨牀試驗。

盼下步推動腸胃癌臨牀

對於獲得資金在血液病方面發展技術,陸滿晴當然雀躍,但他更期望可進一步獲資金推動CAR-T療法於腸胃癌症的臨牀測試,「因為不單可以利用我們開發治療產品的技術,更可應用到從頭至尾由香港發現的腸胃癌症腫瘤靶點專利!」

【明報專訊】明報記者 林穎茵

Location: Seattle | Hong Kong | Guangzhou | Sydney | Singapore

Copyright©2023 Arbele All Rights Reserved.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